第(2/3)页 “好啊……他终于把手伸到漕运这块肥肉上了……”德妃声音嘶哑,带着刻骨的恨意,“王崇焕那个老匹夫,表面上称病,背地里岂会坐视?还有那些靠着漕运吸血的蠹虫们……这可是个好机会。” 她挣扎着坐起身,对心腹宫女低声吩咐:“去,想办法……把消息透给凤仪宫那边。就说……靖王殿下欲整顿漕运,恐要触动不少人的利益,连皇后娘娘的娘家,似乎也在漕运上有些营生……记住,要做得自然,像是底下人无意间嚼舌根被听到的。” 她深知皇后虽与靖王目前井水不犯河水,但涉及自身家族利益,皇后绝不会无动于衷。若能借此挑起皇后对靖王的忌惮甚至不满,哪怕只是让皇后在陛下面前稍稍“提醒”一两句,也够萧景玄喝一壶的。这招借刀杀人,虽未必能重创萧景玄,但足以给他制造麻烦,延缓他的步伐。 揽月阁 · 金石之盟 月隐星稀,又是传递消息之时。沈青澜将关于内府库与兵仗局往来的异常发现仔细写好,放入竹管。她犹豫片刻,又从袖中取出一枚用红线系好的铜钱,这是她日前偶然所得的前朝“太平”吉钱,寓意安泰,她默默祈愿能佑他此次漕运之事顺利。将吉钱小心放入,推动机关。 不久后,萧景玄在王府密室中收到了这份沉甸甸的情报。看到沈青澜关于内府库与兵仗局的洞察,他眼神骤然锐利。这与“影”正在追查的、关于废太子残余势力可能暗中活动的线索,隐隐有吻合之处!宫闱之内,竟还有人敢兴风作浪,且手段如此隐秘! 而那一枚小小的“太平”吉钱,更是让他冷硬的心弦被轻轻拨动。她身处险境,却仍时时牵挂他的安危与成败。这份无声的关怀与支持,比任何华丽的辞藻更令他动容。 他立刻回信,首先高度肯定了沈青澜发现的重大价值,告知宫外会立刻顺着这条线深挖,让她务必暂停相关探查,以免打草惊蛇或引火烧身。关于漕运,他写道:“漕事纷繁,千头万绪,然已有脉络。卿所赠吉钱,吾必随身携带,如见卿心,定当谨慎行事,不负所托。” 最后,他附上了一小盒新贡的、有安神醒脑之效的御制薄荷香丸,“春日渐暖,然宫室深幽,易生烦闷,此香或可清心。” 他没有过多诉说自己的压力与谋划,但那一句“如见卿心”,已道尽一切。他们的情谊,在这险恶的环境中,如同暗室中的微光,虽不耀眼,却足以彼此温暖,坚定前行。 朝堂之上 · 初露锋芒 半月之期转瞬即逝。这一日大朝,气氛明显不同于往日。所有人都知道,今日靖王将呈上关于漕运整顿的初步方案。 永和帝高踞龙椅,目光扫过下方垂首肃立的萧景玄,淡淡道:“靖王,漕运之事,议得如何了?” 萧景玄出列,躬身行礼,声音平稳清晰:“回父皇,儿臣奉命与户部、工部同僚详议,已有初步条陈,请父皇御览。”他双手呈上一份奏折。 内侍接过,呈于御前。永和帝展开,细细阅览。殿内一片寂静,落针可闻。王党派系的官员们暗自交换着眼神,有的不屑,有的警惕。皇后一系的官员则面无表情,静观其变。 奏折中,萧景玄并未提出什么石破天惊的激进改革,而是条分缕析地指出了漕运当前存在的几大积弊,尤其是“耗羡”和河道维护问题。他的方案核心在于“渐进”与“实效”:建议首先在漕运压力最大的江北段,试行“官督商运”,引入部分有实力的商家参与漕粮运输,与官运形成竞争,以降低运价和损耗;同时,请求专项拨款,用于疏浚几处关键河道的淤塞段,并建立更严格的河道维护与官员考核制度。 尤为关键的是,他在奏折末尾,附上了一份清单,列出了几位在漕运任上“绩效卓著”或“素有清名”的中下层官员,建议予以提拔重用;同时,也隐晦地提及了另外几名官员“似有不谨之处”,建议朝廷“留意考察”。这份名单,精准地绕开了王党的核心人物,却触及了几个依附王党、民怨较大而又并非不可舍弃的边缘角色。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