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永和帝面色阴沉,目光扫过争执的双方,最后落在一直沉默的萧景玄身上:“靖王,此事你如何看待?” 萧景玄出列,躬身道:“父皇,北疆军械,关系将士性命与边境安稳,确需慎之又慎。王主事是否胜任,儿臣不敢妄断。然御史风闻奏事,亦是职责所在。儿臣以为,当务之急,并非争执人选,而是需确保此次换防的军械质量绝无问题,流程清晰可查。或可增派监察人员,全程监督,并严核预算明细,确保每一两银子都用在刀刃上。如此,既可不耽误边防大事,亦可堵悠悠众口。” 他这番话,看似公允,不偏不倚,既未直接否定王叡,也未支持御史的弹劾,却提出了一个让王党难以拒绝又暗含制约的方案——你要用人可以,但必须接受更严格的监督和审查。 永和帝沉吟片刻,显然觉得此议甚妥:“准奏。北疆军械换防之事,着兵部按例办理,增派户部、工部官员协同监察,预算明细需经三方核验。若再有差池,严惩不贷!” 王崇焕站在文官首位,垂眸不语,面色平静,但宽大袖袍下的手,却微微握紧。萧景玄这一手,以退为进,不仅破坏了他安插亲信、完全掌控此事的图谋,还顺势将监督权分薄了出去。这位靖王殿下,比他想象的要难对付得多。 尾声 · 心照不宣 退朝之后,萧景玄缓步走出金殿,阳光有些刺眼。他能感受到身后来自王党方向的、那些冰冷而审视的目光。但他并不在意。经此一役,他在朝堂上的话语权又重了一分,并且成功地在关键的军务领域钉下了一颗钉子。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王崇焕绝不会善罢甘休,宫内的暗流也并未停歇。但他不再是孤身奋战。他有逐渐汇聚的力量,有宫外墨琛先生这样的清流支持,更有宫内……那颗与他心心相印、聪慧坚韧的明珠。 他抬眼望向重重宫阙,仿佛能穿透那朱红高墙,看到司制司内那个伏案疾书或凝神思索的身影。揽月阁中那句“妾在宫中,一切安好,勿念”,如同夏日清泉,熨帖了他因权谋争斗而略显疲惫的心。 而宫内的沈青澜,很快也得知了朝堂上关于北疆军械风波的结果。她抚摸着那本药方册子,唇角微扬。他再次化解了一次危机,并且做得如此漂亮。 她走到窗前,庭院中的石榴花开的正艳,如霞似火。她知道,前路依然布满荆棘,但他们的心,因这一次次风雨中的相互扶持与无声告白,靠得愈发近了。在这充满倾轧与算计的深宫朝堂之中,他们彼此是对方最坚实的依靠,最温暖的慰藉。未来的路,他们将携手,一步步走下去。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