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精锐集结-《亮剑:旧的意大利炮我放转转回收》


    第(2/3)页

    几次与日军的巡逻队和暗哨擦肩而过,每一次,都在对方警惕性最松懈的时刻,从他们防御圈最薄弱的缝隙中,如幽灵般穿行而过。

    陈峰的情报工作,精准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他对日军兵力部署、巡逻路线、换防时间的把握,比日军自己的指挥官还要清晰。

    一夜急行军,对人员和装备都是巨大的考验。但没有一个人掉队,十几辆卡车,也没有一辆出现故障。这支部队表现出的纪律性与装备的可靠性,已经完全超出了这个时代的认知。

    当天边泛起第一丝鱼肚白,天空由深邃的幽蓝变为灰蒙蒙的亮色时,车队终于抵达了目的地——平安县城外五公里的隐蔽集结地。

    这里是一片茂密的松树林,地面上铺着厚厚的松针,可以吸收掉绝大部分声音。

    “下车!”

    陈峰的命令,通过喉部送话器,以极低的音量,清晰地传达到了每一名战士的耳中。

    没有丝毫的嘈杂和混乱。

    车门被无声地打开,上千名战士如同鬼魅一般,从车斗里鱼贯而出,动作迅捷而悄无声息。

    他们甚至没有时间去活动一下被冻得僵硬的四肢。

    “炮兵,进入一号阵地,构筑工事!”

    “步兵一排,控制二号高地,建立前沿观察哨!”

    “机枪排,三号、四号阵地,交叉火力,封锁正面!”

    “装甲班,进入预备区,隐蔽待命!”

    一道道简短而明确的命令,被迅速地传达下去。

    战士们像一台精密机器上严丝合缝的零件,高效地运转起来。

    炮兵们以班为单位,迅速将沉重的120毫米迫击炮从卡车上卸下。他们分工明确,有人负责清理射击区域,有人负责挖掘炮位,有人负责组装炮身和底座。整个过程,除了金属部件偶尔发出的轻微碰撞声,几乎听不到任何多余的杂音。

    不到十分钟,十二门黑黢黢的、散发着死亡气息的重型迫击炮,便如同十二尊沉默的死神,昂起了狰狞的头颅,遥遥指向东方那座还在沉睡中的县城。

    步兵和机枪手们则背着沉重的装备,以战斗队形,迅速向预定地点穿插。他们猫着腰,利用晨雾和地形的掩护,很快就在几处关键的制高点上,构建起了简易而有效的攻击阵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