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杨景辰也就不好再言语。 而左佥都御史吴玉倒站了出来,孙承宗也没来得及阻止他。 吴玉只说道:“陛下!臣以为不妥,言路只可开于士人,不可开于武夫庶民!武夫乃粗莽之辈,哪里知道礼义廉耻;庶民更不知礼数。且对于庶民,不使其做哀哀饿殍之世,便可称为盛世!怎能还使其有议论公卿之权,这简直是乱尊卑!” “陛下!这没有乱尊卑!” “民为重,君为轻,社稷次之。这是圣人说的话,选有识庶民可直升言官,为君父进言,乱了什么尊卑?” “除非圣人的话是错的!” 陈子壮直接反驳起来,且又道:“何况,太祖所定《大诰》也有言,民可将不法之事直陈天子。” “难道,太祖的话也有错吗?!” 吴玉则反驳问道:“官为民父母,岂有子能告父母者!” “这不是告父母,这是让子民陈词于君父!” 陈子壮回道。 吴玉发现他自己也辩不过陈子壮。 因为儒家的学问很多时候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就看你怎么用,四书五经也就那么些话,能言善辩者,真正的八股文高手,总是能将这些话,以及所谓祖制,组织成有利于自己的论据。 榜眼出身的陈子壮有这个能力。 吴玉现在也辩不过陈子壮,也还是只能给陈子壮扣帽子:“陈集生,你现在的言论是在惑君乱国!” 陈子壮没理会,因为一般到对方扣帽子时,已经没必要再争辩,他只向天启禀道:“臣只请陛下圣裁!可纳,也可不纳!” 天启想起了陈子壮所言的“文官专政”一词,也就毅然决定道:“拟旨,着制策司议定陈卿之言,拟成言路改制题本呈上来!” “陛下圣明!” 陈子壮这里也回了一句。 他也没想为外戚说话,也没想照着外戚的意思,请求朝廷改制。 但他也不得不承认,如今大明真正关心社稷黎民生死的权贵官僚里,甚至不惜得罪食利者的,就只是这位张国舅,这让他也没有办法,与其选择和多数士风堕落的士大夫同流合污,不如做国舅张贵在清流中的奥援。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