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续写《永乐大典》?” 天启刚出关,应该说是出自己的御用实验工坊,就闻知了张贵要续写《永乐大典》的想法,且还特地召见了张贵,问起这事来。 天启虽谈不上非常好大喜功,但也的确希望可以在自己在位期间,修撰一两部大典,以彰自己这个帝王的文治功业。 毕竟一个帝王是否算得上明君,看得不仅仅是武功,也要看文治的。 何况,天启如今也开始想让后世之人记住他的天启朝在变法改制十年后,已开始中兴,大明再度已进入盛世。 而这个时代证明盛世的方式之一就是修书! 所以,在张贵提出这一想法后,天启就心动了。 在天启这么问后,张贵也就回道:“是的,陛下,这也算是继承成祖文皇帝之基业,发扬我大明文脉之盛,以彰陛下未负祖业之功。” 天启点了点头。 而张贵则又道:“而且,自成祖文皇帝编写《永乐大典》后,我大明赫赫扬扬已历国祚两百余载,这期间有煌煌大才者,大书者,不说多如繁星,至少也是不可胜数,尤其是自陛下继位以来,广开民智,科举扩张,使天下学问通达者增益极多,难道陛下就真的要坐视这些新出之学问新出之贤士思想,在百年之后渐渐消弭而不为人所知吗?” “就比如宋公(宋应星)所写之《天工开物》,还有毕公(毕懋康)眼下所着之《军器图说》,以及大司农所撰之《度支奏议堂稿》等等。” “更重要的是,陛下您自己所积累的器械与自然之知识,这些岂能遗失?” “如今,大明很需要将此续写进大典里,印成多份,藏于天下各处,乃至直接增建官办藏书阁于天下,令汉人翻阅!” 燃文 “怎么也能让后世之人更多的知道这些书,知道在国家危难时,陛下这些人是如何在治世治学的。” “胡畏中华者,火器也!准确而言,胡畏我大明,非只火器,乃是文化底蕴,诸多实学知识与技艺积累。” “所以,陛下,臣认为不能让这些本是我大明所依傍的优势丢掉,乃至被后世之人遗忘,反而使蛮夷后来居上,使百工技艺成了蛮夷的优势!”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