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刘鸿训见成基命如此表态,一时颇为懊恼,懊恼自己刚才不该失态的,应该像成基命一样,有些内秀城府才是。 而一想到自己刚才的话,可能会通过密奏让张贵看见,也就后背顿感一阵发凉,对温体仁更加卑微地笑了起来:“元辅素有容人之海量,还请勿与在下这莽撞之人一般见识,如今想来,这满朝文武,还是元辅看的最明白,也最为持正,吾等还是有所不及的。” 温体仁知道刘鸿训为何突然转变态度,无非是怕把他得罪的太狠,而被他上密奏。 毕竟这个时代还真不好说哪一个官僚没有点把柄。 但温体仁也没想真的和刘鸿训太计较,因为他也怕刘鸿训上有关他的密奏。 所以,温体仁只言道:“阁老过誉!” 内阁的这三阁臣如此也就依旧显得很和谐。 但事实上,尽管这些官僚都在尽量不再像以前一样,随便跟自己的同僚翻脸,但在密旨制度设立后,张贵还是在密奏处收到了许多权贵官僚的密奏。 虽然这些权贵官僚嘴上说不要,但身体却一个不一个诚实。 这也没办法,没谁不想借着这个密奏制度,把自己的对手搞下去,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 张贵也因此看见了许多秘辛,甚至有不少类似“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这种一首诗被指成作者蓄意谋反类型的文字狱形式的罪状举报。 当然,也有一看就很有逻辑很真实的举报。 但无论是哪种,张贵都没有打算处理。 他就是要给这些官僚们一种我知道你们都有哪些把柄但你们不知道我知不知道你们有哪些把柄的不安感。 只有这样,这些官僚们才不会把张贵怎么样。 第(2/3)页